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高校师生需要提高辨别能力,保护个人财产与信息安全。
许多师生容易轻信看似正规的虚假信息,例如冒充学校管理部门发放奖助学金、要求更新个人账户信息等诈骗手段。例如,某高校曾发生学生接到冒充教务处电话,以"奖学金发放"为名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导致经济损失;也有教师收到伪装成校领导的邮件,要求紧急转账支付业务款项。因此,师生务必保持警惕,任何涉及资金往来或个人敏感信息的请求,都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
重要原则是: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接到可疑电话、短信或邮件时,应先确认对方身份,可通过回拨学校公布的正规电话或当面核实等方式验证。切勿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或扫描不明二维码,这些往往是诈骗分子设置的陷阱。同时,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数据,绝不向他人透露。
学校应加强防诈骗宣传教育,定期发布最新诈骗案例和防范指南。师生可关注公安机关和学校官方发布的反诈提示,了解当前常见的诈骗手法,如"冒充公检法"、"刷单返利"、"网购退款"等骗局。建议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及时接收预警信息。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随意连接不明WiFi网络,不在公共电脑上进行敏感操作,定期检查个人账户异常情况。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保存证据并及时报警。保持警惕心态、核实信息真伪、保护个人信息、安装反诈工具以及及时报警求助,能有效防范网络诈骗,守护师生们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