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电子邮件是师生沟通和文件传输的重要工具,但其安全风险往往被忽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许多师生容易轻信发件人身份,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附件或点击可疑链接。例如,某高校教师曾收到伪装成学术期刊的投稿邀请邮件,附件中的恶意程序窃取了科研数据;也有学生因点击"教务系统通知"中的钓鱼链接,导致校园账号密码被盗。因此,师生在处理邮件时应保持警惕:仔细核对发件人邮箱地址是否真实,注意邮件内容是否存在语法错误或紧急胁迫语气,切勿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不明附件。
重要建议是:对任何索要个人信息或要求资金转账的邮件都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学校官方邮件通常会使用专属域名,如"@xxx.edu.cn",而诈骗邮件往往使用类似但不同的地址。同时,应启用邮件的双重认证功能,即使密码泄露也能防止账号被冒用。建议定期清理邮箱,避免长期存储敏感文件,重要附件应及时下载并加密保存。
师生还应学会识别常见邮件诈骗手法,如"冒充领导要求转账"、"虚假获奖通知"、"快递包裹异常"等骗局。学校应加强邮件安全教育,提供反钓鱼培训和技术支持。此外,建议使用邮件安全网关等防护工具,自动过滤恶意邮件。
最后,要避免在公共设备上登录邮箱账户,如需使用务必彻底退出。定期检查邮箱设置,关注自动转发规则等异常变更,发现可疑情况立即修改密码并报告。保持警惕意识、验证发件人身份、启用双重认证、识别诈骗手法以及定期安全检查,能有效提升电子邮件安全性,保障师生信息安全和工作学习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