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环境中,网络钓鱼是常见的攻击手段,高校师生需提高警惕,避免落入陷阱。
许多人容易轻信伪装成学校、银行或知名平台的钓鱼邮件或短信,其中常包含虚假链接或附件,诱导用户输入账号密码或下载恶意软件。例如,曾有师生收到冒充教务系统的邮件,要求“验证账号”,点击链接后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设备感染病毒。因此,师生需学会识别钓鱼信息:注意发件人地址是否官方、链接是否真实(可悬停查看实际URL)、内容是否存在语法错误或紧急威胁语气。遇到可疑请求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切勿直接点击或回复。
重要账户应开启多因素认证(MFA),如短信验证码、认证应用或生物识别。这样即使密码泄露,攻击者仍难以登录。同时,定期检查账户活动,发现异常立即修改密码并上报。学校也可通过模拟钓鱼演练,帮助师生增强识别能力。
此外,需谨慎处理公共Wi-Fi:避免在公共网络中输入敏感信息,必要时使用VPN加密连接。师生还应及时更新设备和软件,修补安全漏洞,减少被攻击的可能。保持警惕、学会识别钓鱼信息、启用多因素认证、注意公共网络安全和及时更新系统,能显著降低网络钓鱼风险,守护校园数字环境的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