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上课、自习、到图书馆看书、上网、打球、参加社会活动,像所有大一新生一样,大男孩王佳明的大学生活渐趋平静地铺展开,一晃就过了八个月,充实而有序。唯一不同的是,他来自四川,来自北川中学,头顶“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光环。
这个光环及其背后的一切让如今的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一学生王佳明在“待机”状态中度过了整整一个学期。“地震时的一些画面经常不由自主地在头脑里回放”,对遇难老师和同学的怀念无法抹去,“不过,今年好多了,各方面基本适应了”,开朗的王佳明又露出他灿烂的笑。
由于身份特殊,这一年,清华园里的王佳明备受关注。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王佳明始终以他一贯的淡定面对一切,“地震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历练,可是在地震中像我一样救人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只是个幸运者,能活下来,并且被保送到了清华。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会格外珍惜这个机会,带着很多同学的心愿继续前行。”
去年“5·12”,当整幢教学楼在剧烈的晃动中摇摇欲坠时,王佳明正是凭借这份淡定帮助同学们赢得了生的机会。
“大家请镇静,先躲到桌椅下!”这是当时正在上生物课的高三(3)班班长王佳明在地震袭来时的第一反应。短短一个小时之内,他协助老师带领同学们撤离到新建的运动场上,又用砖块敲、木棒撬等办法救出4名幸存者。
“哪里有呼救声,就冲到哪里!”随后,他和同学们帮着运送了30多名伤员,又在救援铲车抵达后,用手从废墟中刨出12名幸存者、2名重伤员,还帮着将20多名遇难者的遗体抬到指定地点。
第二天一早,王佳明带着大家步行近30公里走到绵阳。在九洲体育馆,王佳明和一些同学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帮助搬运救灾物资,安置转移过来的受灾群众。
6月27日,王佳明参加了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那天晚上,他从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的陈希手中接过了清华大学保送证书。
现在在清华园,热情、开朗、充满活力的王佳明当上了班里的生活委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给同学们提供“后勤保障”,运动会动员、班内活动的组织,乃至宿舍卫生,都要他操心。
他本人的确是个活跃分子,喜欢打篮球,还是系排球队和手球队队员。而最让王佳明欣慰的是,清华的老师和同学完全没有因为他的特殊身份而对他“另眼相看”,“我完全融入了同学之中。”一个学期过后,所有课程全部过关,“没有挂科”也让他“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现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王佳明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励志的哲学类书籍”读,让地震的阴影渐渐散去,“我明白,应该向前看。不仅仅为了我自己,也为了那些遇难的老师和同学活着。”
一路坚强地走着,王佳明坚守这样一个简单的信念,“无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与那场灾难相比,都不算什么”。(本报记者 丰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