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利用奥运资源探索大学生思政工作
作者:蔡继乐赵正元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9月23日晚,一部主要由首都高校大学生主演的四幕话剧《第五十二块金牌》,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首场演出。话剧生动描述了高校志愿者在服务奥运的过程中自我成长的心路历程。演出过程中,台下1500多名大学生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大学生奥运志愿者成为“最美丽的名片”。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有组织地让当代大学生亲身参与奥运会并为之作出贡献,在服务奥运中提升自己,既是奥运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实践。奥运会结束后,如何利用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推进思政工作,成为北京高校正在探索的重要问题。
突出感染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此次奥运会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参与,仅服务于奥运村住宿服务的志愿者就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共计22所北京高校的5500名师生。对于大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曦认为,志?阜褡鹬卮笱哪谠谛枨螅芄环⒒哟笱谑导疃械闹魈遄饔谩T谥驹阜裰校缁岬娜峡伞⒐诘脑抻懔舜笱嵌宰晕业目隙ǎ贫舜笱惴旱牟斡搿?
一位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靠被动式接受,而要靠主动式吸纳;不能仅靠个体式参悟,还要靠共鸣式感知。因此,高校开展教育活动要突出感染力和吸引力,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参与和奉献中锻炼成才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很多人的眼中,他们动手能力差,不能吃苦。但是,这次参与奥运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们,却在苦和累中经受住了考验,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宋爽是中国人民大学住宿服务团队的一名志愿者。在媒体村D区3号楼承担前台服务工作的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入住3号楼的威纳先生是一位81岁的老人,行动不便,脾气比较大。面对服务人员的热情问候,他也常视而不见。为了缓解他的情绪,服务生给予了他特殊的关注和照顾。
服务生的真诚最终打动了这位客人。一次,威纳先生想要找一辆出租车,服务生马上为他联系出租车,还派专门的服务人员帮他提行李,一直将他送上出租车,在出租车缓缓启动时,老人朝服务生挥了挥手,点了点头,露出了微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冯培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从这次成功组织奥运志愿工作中汲取经验,要多开展一些适合当代青年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活动,让青年学子在参与和奉献中锻炼成长。大学生只有进入社会,用自己的所学和所长服务于社会,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思政教育要有时代感新鲜感
此次参加奥运会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都必须经过层层选拔、数轮培训方能上岗,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懂得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合作,团队意识不断增强。奥运会规范的工作流程、周密的协调分工、严格的组织纪律不断强化着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这都为其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侯光明认为,奥运会给中国的教育事业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其中奥运志愿者招募、培训、教育、管理、激励、表彰等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模式更为今后开展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其实,奥组委对志愿者唯一的约束,就是他们亲手签署的承诺书。承诺是一种品格,是一种精神力,一种意志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杨学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