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多方力量 走专业化道路
——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与思考
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心理健康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扰,同济大学通过开展普及性教育活动与专业心理咨询辅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近年来,同济大学着力构筑三级工作网络,打造高效工作队伍,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构筑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复杂而系统,需要良好的育人环境和高效的工作队伍。实践证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走专、兼职人员相结合、咨询师与辅导员相结合、教师与学生骨干相结合的途径。同济大学将重点放在加强三级工作队伍体系建设上。
学校有一支专兼职专业化队伍。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兼职教师都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是一支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他们在三级工作队伍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他们主要承担专业咨询任务,同时还承担教学、科研、培训及指导其他两支队伍的任务。此外学校还聘请了一批专家作为顾问,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对专兼职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和专业督导。
学院选拔建立心理辅导员队伍。学校在各学院选拔了30多名既热爱学生工作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兴趣的辅导员,经过培训、考试,他们成为专业或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担任学院的心理辅导员。通过他们在第一线的独立工作,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成为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在基层的积极延伸,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密切结合。
学生骨干队伍开展朋辈宣教。学生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工作主体之一。学校在学生团体中招募和选拔一批学生骨干作为“阳光志愿者”,以朋辈的身份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以助手的身份协助老师开展工作,在同学当中发挥坚实的基础作用。
以上这三支队伍互相配合、互相支援、有机结合,形成了涵盖学校、院系、班级、社团、社区和社会在内的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援助工作网络和体系。
开展多层次培训提升队伍专业水平
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在经费投入上给予倾斜,在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经费和“辅导员发展基金”中单列专项经费,开展多层次培训,以此提升队伍专业水平。
专兼职工作队伍培训专业化、特长化。学校大力支持专兼职咨询教师进行学历提升与专业深造。目前咨询中心6位专职教师及12位兼职教师全部获得国家或上海市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心理咨询中心的4位教师目前正在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
引导专兼职咨询教师结合个人特点和兴趣,选择不同理论流派,如家庭治疗、精神分析、艺术治疗等领域进行深入学习。经过深入培训,咨询师形成了各有专长、兼收并蓄的咨询风格。
加强专业督导,促进咨询师专业成长。学校坚持每两周一次的内部案例讨论与交流,引入专家督导,采取的督导方式有个别督导、团体督导、现场督导等。通过专业督导,学校专兼职咨询师在专业技能水平和自我成长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基层学院心理辅导员培训专题化、系列化。学校将理论学习及专业培训向基层学院辐射,支持学院心理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学校多次选派优秀心理辅导员参加国家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对辅导员开展新生辅导、网瘾预防、危机干预、团体训练等专题和系列培训。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在辅导员培训中引入个案督导训练模式,这种贴近辅导员自身困惑、贴近学生个案的方式受到辅导员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为了进一步支持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学校2007年拨出10万元设立10个“基层学院心理素质拓展基地”。在专家及专职人员的指导下,辅导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课程、结合专业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体育部的“运动疗法——大学生身心健康拓展课堂”,医学院的“阳光天使”培训等。
学生骨干队伍培训主题化、多样化。针对学生骨干队伍,培训主题化、多样化。首先各校区发展了近500位心理协会会员,在此基础上,选拔并重点培养了50多位“阳光志愿者”,通过开展朋辈辅导、团体活动策划、人际沟通、助人基本技巧等主题培训,他们成为了心理咨询专职教师的助手、学生的朋辈辅导员和非常事件的第一信息源。
此外,学校发挥作为上海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区域示范中心的服务功能与示范效应,对周边高校的专业咨询师和辅导员开展专题培训和系列培训,辐射周边高校及科研院所达19所。
加强心理健康教还需不断创新
面对新的形势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情况还需从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优势。辅导员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一线辅导员具有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先天优势和覆盖学生面广的比较优势。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中。学校将进一步探索,为学院心理辅导员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工作平台。
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建设高素质的工作队伍,还要善于协调关系、整合各方资源,营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做到五个结合,即: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社区工作相结合,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咨询中心与有关职能部门密切合作,这样才能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加强前瞻性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需要将进一步分专题、分系列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发展前瞻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不断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认识。同时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体制与机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