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各位领导、各系部处室:
为了能够准确定位2008年学校(院)工作方向,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圆满完成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既定各项任务和目标。学院决定对《2008年内蒙古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工作要点》进行广泛的征求意见。各位院领导根据自己分管工作,并站在全局的角度提出意见或建议,各系部、处室根据本部门工作实际情况,结合明年工作打算,充分讨论酝酿对此要点提出修改建议。
请各位院领导及各系部处室务必于2007年12月29日上午12时前报学院办公室。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2007年12月28日
附:
2008年内蒙古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
政治学院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08年定为团校、学院的管理年,也是我校(院)“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关键年。今年学校(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自治区第十二次团代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内涵提高、特色强校“为基本理念,以把握一个中心、抓住两个重点、落实常项工作为主线,举全校(院)之力解决阻碍学校(院)发展的瓶颈,推进学校(院)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把握一个中心:即学校(院)“十一五”办学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校(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观,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提高、特色强校”之路,培育核心竞争力,对照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紧紧围绕“大楼”、“大师”、“大气”、“大树”四个环节,实现学校(院)包括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研学术、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各个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
二、抓住两个重点:即: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
重点之一: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适时召开2008年学校(院)教学工作会议,完善教学评估长效工作机制,加大教学投入和教学建设,严格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监控体系,保证教学工作各个环节规范、严谨、高质量。
2、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专业建设,注意发挥优势,突出自身特点,建设特有专业。做好个别专业申报本科教育的可行性研究。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学术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要继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用精品课程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3、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训基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培养机制,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动手、接触社会的机会,为形成我院的办学特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以青少年研究所为平台,不断扩大我院在青少年研究方面的优势,引进、抽调专门人才壮大科研队伍。今年,我院除加大对教科研投入外,将召开学校(院)科研工作会议。
5、进一步加强毕业生教育、专业实习活动,狠抓毕业设计的质量,把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6、进一步加强招生工作。进一步明确招生工作思路,分析当前的招生形势,广泛开展招生宣传,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报考率、报到率,吸引更多更好的优质生源。
重点之二: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
1、健全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和学生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正面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纪律约束和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2、不断完善和创新学生教育工作模式,以“教育、管理、引导”为手段,从实处入手,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从小处入手,加强学生的学风、考风和公寓管理。
3、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特长,打造文艺特色团队,成立学生艺术团,组织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开学典礼与军训等活动。
4、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选配好专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和班主任。通过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召开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评优等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5、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在狠抓措施落实上见成效。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学生顺利就业。要加强就业指导能力建设,将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要宣传就业和创业典型,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预期,树立正确观念,积极主动就业创业。举办不同类型的就业洽谈会,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人才交流会。
三、落实常项工作
1、进一步巩固“双基地”的建设,积极开拓新的培训途径和形式。认真完成包括内蒙古在内的六省区团干部培训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地履行好“双基地”职能。进一步建立健全培训部的权益保障、考核激励机制和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内部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2、加强对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完善培训内容和课程设计,提高讲授式培训的教学质量,加大研究式、专题式培训教学力度,增加案例式教学比重,不断探索菜单式培训、拓展式培训、体验式培训等新的教学方法;创新培训管理方法,严格培训考核措施,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管理水平。
3、推动学校(院)管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召开学校(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以此为契机,建立学校(院)事务民主决策机制,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院)各项活动和事务,对学校(院)发展战略、学科专业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4、加强对外宣传和交流。深度挖掘学校(院)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和各类成果等内容,把握宣传亮点,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使社会各界更深入了解学校(院),树立学校(院)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社会的认可度与美誉度,增强竞争力。积极拓展对外联系,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加感情,扩大影响,同时学习兄弟院校在教学、管理上的先进经验。办好《院报》及《学院简报》,搞好校际交流及信息采集、报送等工作。
5、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相关的善后事宜,进一步规范和整理人事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校(院)人事档案,做好全院教职工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与之相关的培训进修、资格认定、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6、完善学校(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机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盘活资产,优化配置,清产核资,努力实现资产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科学、合理配置教学、科研、行政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率。进一步完善制度,提倡勤俭办学,节约能源,要科学管理,降低消耗,杜绝浪费,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
7、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财务规范管理。科学编制财务预算,严格预算管理,严把资金支出关,提高资金周转率和使用效率。采取适当措施加大学费催缴力度,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保障学校(院)办学经费。
8、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大对校园保卫工作的投入力度,完善利用好校园监控设备,建立健全维护安全稳定的工作机制,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中毒、防意外事故等工作。
9、完善后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方式,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学校(院)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双方责权利。逐步建立后勤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制约机制,加强后勤服务监督和考核,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餐饮服务、公寓管理等领域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公寓管理和建设,努力提高公寓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学生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0、继续筹资引资,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图书馆楼、团干部教育培训楼的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校园绿化、亮化、美化和其它急需的硬件建设。
11、加强党的建设。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抓好刚刚成立的党总支各项制度建设,以学习十七大精神为主要内容,全面加强学院各级党组织的理论学习。按照自治区直属机关党工委精神,认真开展好每一年的党员评议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建立健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工作机制,并做好监督建工作。建设好政工队伍,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班主任、学生社团的作用,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院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12、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按照教育、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创建和谐校园的具体目标要求,深入推进校风、学风和制度建设,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文明,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宣传教育作用,以校园网络为阵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网络版面和专题,不断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积极推进校务公开,维护教职工政治民主权益,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推进学校政治文明建设。
工作思路汇报辅助材料
建设“大楼”,改善学校(院)办学环境。校园环境建设是一所学校(院)办学的基础条件,也是一所学校(院)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有鉴于此,学校(院)始终坚持把校园规划和建设放到与学科规划和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多方面筹集资金,努力建设一个“绿化、美化、数字化、人文化、现代化”的校园。
汇聚“大师”,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大师是一个学校(院)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一是要培养和引进大师,鼓励支持学校(院)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与其它院校名师面对面交流,聆听教诲,增长知识,逐步担当起学校(院)大师的角色。同时营造出“事业留人、机制留人、感情留人、正气留人”的氛围。二是引进大师。借助思想草原成功案例,不断挖掘新的社会资源,积极聘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走进校园,为学校(院)师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供平台。
弘扬“大气”,营造深厚学校文化氛围。注重校风、师风和学风建设,发布和规范视觉形象系统(统一学校(院)各种标识),凝练学校(院)精神,弘扬优良传统。
依托“大树”,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借助内蒙古团委、内蒙古师范大学这两棵“大树“的资源优势,解决学校(院)目前存在诸多的困难,推进学校(院)向区内一流专科院校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