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办学思路、突出办学特色
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就业空间
把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首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院长 龚明珠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学生就业工作会议,共同商讨我院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我听了大家的发言感到准备的都比较充分,找出的问题都比较准确,对应措施都比较到位,思想认识得到统一。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一个毕业生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有的学校明确提出“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有多大,学校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就业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一流学校就要有一流就业”等等。对于我院来说,毕业生就业更是直接关系到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学生招得进来,就得了业,是我们办学的基本要求。近几年来,我们学院的就业工作做得比较好,初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在去年的内蒙古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院招生就业办和各系部的同志、尤其是班主任同志们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真抓实干和敬业奉献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下面就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用三大块、两个部分(一是问题的提出,一是提出的问题)和同志们进行探讨。学院将来形成文件,请予以落实。
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描绘了我国、我区未来一个时期的美好蓝图。国家和自治区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深入实施,国家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新成长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提上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日程,二OO二年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同志风尘朴朴的来到通辽市科尔沁区,我有幸参与了部分接待工作,我清楚的记得胡锦涛同志在通辽期间不只一次地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这些都为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巨大,任务更加艰巨。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б等嗽保磕晷枰才啪鸵等嗽贝?2400万人,而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每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300-1400万人左右,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从高校毕业生规模看,总量大、增幅高是突出特点,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十一五”时期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从我们自治区来看,预计2007年毕业生达到6.9万,高职高专毕业生3.6万。今年毕业生增长幅度较大,我院更是由去年的932人增加到1372人,所以全院上下都要充分认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
一、 目前我院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近几年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对毕业生的就业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扩招仅仅是一个表面的原因。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真的没有那么多岗位来接受毕业生,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涉及政府调控、社会经济发展、家庭、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具体来说,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政策、就业制度不到位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精英教育”走向市场经济时代的“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逐渐过渡到了当前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思维模式、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与毕业生竞争就业机制的不协调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可以概括为市场化太慢。“事业单位逢进必考”,师范生都饱和了。
2、 社会舆论导向有失偏颇,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学生的就业
对于毕业生来说,其周围的父母、邻居、同学和朋友等关于就业的看法对毕业生具有很大影响,他们大都认为:比如能留在呼包二市就是好工作就是能干;而政府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为相对落后的地区作贡献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相应配套的优惠政策不齐全,或者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
3、 学院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就业指导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就业
当前,在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首先,专业设置过窄过细,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较窄,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机会就少。其次,一些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教材陈旧,与时代脱节,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思维模式等方面与社会的需求有着较大差距,形成了结构性就业矛盾,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还有,就业指导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就业指导过程过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4、 毕业生就业观落后和期望值过高影响就业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天之骄子”、“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等传统观念对大学生的择业还有较大影响。在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和就业机制已经转变的情况下,一些毕业生思想准备不充分,还停留在“考上大学,就一定会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的陈旧观念上,找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还有人把毕业后的就业看得过重,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把就业看成一辈子的大事,精神负担很重,往往不能正确定位就业期望值;还有不少毕业生的择业选择过多的追求优越的生活条件、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较好的福利待遇,忽略自身条件、个人专长发挥和今后的成长。在不良择业心理影响下,毕业生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合理定位,不能适当的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长处,从而错过机会,影响了自己的就业选择。
如前所述,导致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毕业生就业难是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现象,在新形势下,如何顺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让我们的毕业生顺利就业,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进一步理顺办学思路,明确办学思想,突出办学特色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国家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这样做,既有利于当前缓解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社会就业。要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把职业教育同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及就业准入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要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学校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高职教育经历了从被怀疑到被认可,从艰难创业到已初具规模的过程,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如何进—步明确我院的高职高专教育,如何真正突出高职高专特色?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话题。在前些日子的学生工作会议上我们也讨论了要进一步理顺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的,找准我们学院发展的定位,由于涉及的内容很多,参与的面也很广,考虑到时间有限,下面,我先提出几个问题并简要地谈一些关于学院定位与培养目标的看法,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研讨。
1、明确我院高职教育的定位,将职业素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我们今天明确提出我院突出高职特色和明确今后我们要在培养目标上充分体现高职特色,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与普通高校不同的专业人才,是应用型人才,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技术骨干,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应当是生产第一线的管理者与组织者,要上通下达,多方协调,还需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敬业与责任心的培养,日常行为规范与遵守纪律的观念培养,毅力与耐心的培养,协作与集体观念的培养对高职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将使他们终生受益。通过学习,将敬业、爱业、职业道德与操守牢牢印在学生脑海里,让他们对自己将来的社会使命与角色产生充分的使命感与责任心,使其个人品质与职业道德都得到升华。这样,学生学习的目的也自然变得明确,学习也更有主动性,教学目标也变得更容易贯彻。
2、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位著名大学的校长曾说过:“你告诉我,我会忘记;你给我示范,我能记住;你让我自己做,我就会明白,而且一辈子都明白。”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实践对于学生成长至为关键。
但是,当前我院的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这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我院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这个环节。从今天会上看,加强实践教学是大家的一致呼声,问题的焦点在于如何加强实践教学。从今天会上看,加强实践教学受到校内外诸多条件的制约。比如教育见习实习,就必须得到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如果得不到方方面面的支持,我们又否能否在校内加强模拟性实践环节?大家要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搞清实践教育有哪些特点与实施,又怎样更好地实践教育。请各个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切实拿出可行的措施和方案来。学院鼓励各系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实践基地。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各个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中,我们要提倡相近相关学科之间要搭建平台,文理学科之间也要相互渗透。比如计算机专业与文秘专业之间,思政专业与心理学专业、外语与旅游管理专业之间等等,是否可以搭建更具有应用型的平台?如何搭建?如何设计课程体系、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资源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都需要大家进一步研究并落实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大力推进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的系、不同专业各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各具特色。学院鼓励各系根据自己的办学基础和社会需要,探索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生的能力结构。
3、探索课程教学与拓展训练的结合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达到上述目标,对我们的老师又提出新的要求:
我们的专业教师应该是具有在一线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专业人员,(“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类似文化课教师那样,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二要类似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学生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将理论知识讲活、讲透,把实训上升到理论水平,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专业指引。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有可能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不能够从实践经验上来指点学生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衔接。
如何切实建设好一支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如何在全体教师中提高对实践教育的认识和实施实践教育的水平,也是我们面临的大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已有一套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而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教师是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意识,要求教师既要有教学经验,又要不断创造新颖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模式,这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但现在,我们不少教师不重视教学改革,习惯于单纯的知识灌输,满足于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尤其是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仍然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管理和教育中也没有完全形成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管理体系。
大家知道,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就是因为有学生而存在,为学生而存在,学生才是学院的根本。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学生成才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把实施创新教育寓于专业教育之中,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是否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是否可以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是否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些都可以探索和实践。
今天在就业工作会议上,用很大的篇幅来研讨我院目前的定位、对应未来得能力及学生的培养目标,其实根本上还是为了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使他们在就业的舞台上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能。前不久我们一直在努力,想引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目的也是这样,最主要的是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我们当前这一轮教育改革中我们抓住了一次机会,但自己感到非常的脆弱,经不起一点点的再折腾,我们要看的远一些,在未来竞争中不能输了,早着手,一起行动起来。
三、 做好今后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措施
为完成2007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需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责任,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
从学院来讲,我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那么各系主任就是本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所以今年我们明确提出了学院要成立以院长为主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建立和完善院长主管,分管领导具体抓,学院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各系要按照要求抓紧时间充实、调整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没有成立领导小组的,要迅速成立,并报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备案;要进一步完善就业目标责任制,量化细化工作任务,实行领导和工作责任明确、奖惩并举的目标管理。要充分动员学校各方面的力量,要使每一位干部教师都把帮助学生就业当作自己份内的事。从现在开始,学院将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效纳入综合考核各系各部门业绩的重要内容,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在这里我再次强调,虽然目前我院专业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数量处于紧缺状态,但是希望大家能克服眼前的困难,下一步我们一定加强学生管理队伍。
2、全院齐抓共管,切实营造"学生的饭碗就是我们的饭碗"的氛围
一所负责任的高校必然是对学生就业高度负责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办学过程,是对学院各项工作的一次综合检验。做好就业工作不光是领导的事,招生就业办的事,也是全院各系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的事。我们一直倡导“全院抓就业,全员抓就业,全年抓就业”,全院上下都要树立“学生的饭碗就是我们的饭碗”的意识,尤其是广大教师和班主任要积极行动起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并利用与社会联系密切的优势,积极把用人单位请进来,把毕业生推介出去。
3、 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培养学生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择业观。
当前我们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收集并提供广泛的用人需求信息和举办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上。然而,学生作为求职的主体,就业的成功最终要由他们与用人单位拍板成交。所以,如何激发和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成为我们开展就业指导的重点。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不能等到学生临毕业时才进行指导,而应该以系统的观点来考虑,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将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院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要求相结合。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任务和特点,把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分为3个阶段,即一年级着重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二年级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着重职业定向指导、择业指导与就业服务,3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使学生水到渠成地完成自己的职业选择。
现在大学生就业时才茫然。今后的学院要系统开设就业指导课,加强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全程就业的指导教育。现在有条件的大学在这个方面都能做到“九有”,即:有教学计划、有教学大纲、有规定课时、有规定教材、有考试成绩、有教研室、有教师、有就业生涯规划设计书、有社会实践总结。我院根据情况也要逐步开展起这方面的工作。通过指导教育,帮助学生更新就业观念,不断完善就业生涯规划和成才设计,并努力付诸实施。
要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有相对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院鼓励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考取职业指导师资格。
学生就业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他的职业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个人兴趣和志向的转变以及就业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要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应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把就业指导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任课老师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阐明它们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职业方向。
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就业指导的重要环节。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非常看重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的项目,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应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学生实习和就业基地,通过组织选派学生到公司、学校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加深对公司、学校的了解,并邀请有关专家作为学院兼职教授,参与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就业指导向课堂外延伸,不仅加强了学院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长期稳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可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