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胡锦涛同志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需要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积极行动、从我做起。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是社会中最富朝气和活力的群体之一,而高校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联系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高校工作的实际,在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节俭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十分必要和紧迫。
缺乏节俭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道德水准、价值取向、精神面貌是积极健康的。但也不可否认,由于受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出现了一些问题,缺乏节俭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贪图享乐,不愿过“苦日子”,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有的不愿从事必要的体力劳动,生活自理能力差;有的学习上缺乏钻研和拼搏精神,投机取巧,剽窃抄袭,考试作弊;有的缺乏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碰到困难或挫折容易悲观失望;有的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就业选择上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与节俭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不相符合的,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树立节俭意识和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科学内涵与重要意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也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作风、一种象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它还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节俭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内涵与过去相比有所不同,但尊重劳动、物尽其用、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仍然是其要义,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弘扬的。对于大学生而言,树立节俭意识和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主要是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树立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弘扬埋头苦干、知难而进的进取精神;等等。这不仅是培养良好个人品质的需要,而且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不仅是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所决定的。
对大学生进行节俭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须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对大学生进行节俭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次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为高校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应抓住时机、创新形式、营造氛围,把这方面的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具体来说,应着力抓好这样几个结合:一是与国情教育紧密结合。联系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大力宣传树立节俭意识和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大学生的爱国心和社会责任感。二是与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摆脱自我束缚,培养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三是与养成教育紧密结合。把节俭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大学生逐步形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严谨踏实的作风,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强化劳动观念和公德意识。四是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体会奋斗的艰辛、创业的乐趣、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刻苦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培育服务社会、回报人民的品格和追求,锤炼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五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承受挫折能力的内容,帮助他们砥砺性格、磨练意志,坚持自信、自立、自强,勇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六是与社会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互协调配合的途径和办法,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和支持对大学生的节俭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人民日报》